在期货交易中,“平仓”是一个关键概念。许多投资者都关心自己的期货账户究竟还剩下多少本金时会面临被平仓的风险,因为这关系到他们的投资能否继续以及可能遭受的损失程度。
期货平仓是指交易者了结其期货合约持仓的交易行为。在期货交易中,当投资者持有期货合约后,由于市场行情变化或者自身资金状况等原因,可能会选择将手中的期货合约进行反向买卖操作,从而结束该合约的持仓状态。例如,投资者买入一份期货合约后,通过卖出相同数量的该期货合约来实现平仓;反之,卖出期货合约后,再买入相同数量的该期货合约也可平仓。
1. 保证金不足:期货交易实行保证金制度,投资者只需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能控制较大价值的期货合约。当市场走势与投资者预期相反,且亏损达到一定程度,导致保证金账户余额低于维持保证金水平时,就会触发强制平仓。比如,某投资者买入期货合约,初始保证金为10万元,维持保证金比例为75%。当合约价值下跌,其保证金账户余额降至7.5万元以下时,就可能被强制平仓。
2. 到期交割风险:对于一些不想进行实物交割或者不具备交割资格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在期货合约临近交割期时,为了避免交割风险,即使保证金充足,也可能会选择主动平仓。因为个人投资者通常无法像企业那样进行大规模的实物交割,若持有合约至交割期,可能会面临诸多麻烦和损失。
一般来说,期货公司会根据不同的品种和市场情况设定一个维持保证金比例。假设某期货品种的维持保证金比例为80%,投资者初始本金为10万元,开仓后占用保证金为8万元(即初始本金的80%),那么当账户权益(本金加上浮动盈亏)下降到8万元时,就达到了维持保证金水平。此时,如果不及时追加保证金,就很可能被强制平仓。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况下,当本金亏损2万元,使得账户权益降至8万元时,就会面临被平仓的风险。
1. 主动平仓策略:如果投资者对市场行情有较为准确的判断,认为自己持有的期货合约后续将继续朝着不利的方向发展,为了避免更大的损失,可以选择主动平仓。例如,当发现市场出现重大利空消息,且自己所持合约价格大幅下跌时,及时止损平仓可能是较为明智的选择。
2. 被动平仓应对:若不幸面临被强制平仓的情况,投资者应尽量保持冷静。一方面,可以尝试与期货公司沟通,看是否有可能追加保证金以避免平仓;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在平仓前寻找合适的机会减少损失。比如,在市场短暂反弹时部分平仓,降低整体损失。
1. 设置合理的止损和止盈点:止损点可以帮助投资者在市场走势不利时及时止损,避免损失过大;止盈点则能在市场达到预期盈利目标时及时获利了结。例如,根据市场的波动情况和技术分析,设定一个合理的止损比例,如亏损达到10%时就止损平仓。
2. 关注市场基本面和技术面:通过对市场基本面的分析,了解影响期货价格的供求关系、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同时结合技术面分析,如均线系统、成交量等指标,来判断市场的走势和趋势。这样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平仓时机,避免因盲目跟风或情绪化操作而导致过早或过晚平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