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经过数次与列强的战争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晚清政府逐渐承认和接受落后于世界的事实,并意欲通过“洋务运动”和体制改革实现国家的现代化转型。中国的期货市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萌芽的。西方列强通过侵略、渗透等方式操纵上海金融市场,陆续开办了数家证券交易所。在光绪十七年(1891),西商成立的上海股份公所已经具备交易所雏形。至1905年,依据香港政府股份有限公司条例登记的上海众业会所已是正式的证券交易所。至1929年,两者合并,之后采用上海众业公所的名称。交易品种主要是洋商的股票,交易方式有现货和期货两种形式。
早在1973年,陈云同志就亲自指挥部署过我国参与境外期货交易。当时,我国需从境外购入大量白糖,为了防范白糖涨价,香港华润公司在陈云同志的指挥下,通过美国、英国和巴西的期货交易所进行原糖期货交易,即在购买现货之前,分散在三个期货市场逐步建仓,管理价格波动风险,这次期货交易不仅抵消了境外糖价上涨的成本,还赚了240万英镑。此后,我国进口的一些大宗商品在境外期货交易所开始了套期保值交易。
针对国内期货市场一哄而起、盲目发展、运行不良、事故频发的状况,1993年11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制止期货市场盲目发展的通知》,明确了“规范起步,加强立法,一切经过试验和严格控制”的原则,标志着期货市场第一轮清理整顿的开始。1993年底国务院授权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对期货市场进行大规模清理整顿。然而由于试点时期存留问题过多,清理整顿前后历经两次,历时七年。整顿时间之长、幅度之大不同寻常,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期货市场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了对期货市场的监管和规范,推动了期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期货市场的品种不断丰富,交易规模不断扩大,市场参与者日益增多,期货市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成交量和成交额持续增长。2022年全年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为67.68亿手(单边),成交额为534.93万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93%和7.96%。我国期货市场成交量占全球期货市场总成交量的7.9%,处于占比不断扩张的阶段,显示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迅猛,在全球期货市场版图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同时在国内金融市场中的重要性也越发凸显。
我国期货市场的品种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目前已经涵盖了农产品、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多个领域。截至2022年底,共上市期货期权品种数量达到110个,其中商品类93个(期货65个、期权28个),金融类17个(期货7个、期权10个)。这些丰富的品种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多的风险管理工具。
我国期货市场的参与者日益多元化,不仅包括各类企业、金融机构等机构投资者,也包括大量的个人投资者。随着期货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认识到期货市场的重要性和作用,积极参与到期货交易中来。同时,期货公司作为期货市场的重要中介机构,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水平和专业能力,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交易服务。
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期货市场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不能适应期货市场的快速发展和变化。例如,在一些新型交易方式和业务创新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法律规范和支持。
我国期货市场的监管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紧密,监管手段和方法还不够先进等。这些问题影响了期货市场的监管效果,容易导致市场出现一些违规行为和风险事件。
部分投资者对期货市场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缺乏必要的投资知识和风险意识。在投资过程中,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做出不理性的投资决策。因此,需要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提高投资者的素质和风险意识。
未来,我国期货市场将不断推出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品种体系。同时,期货公司也将积极拓展业务领域,开展资产管理、风险管理顾问、基金销售等多元化业务,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和专业的金融服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期货市场也将加快国际化步伐。一方面,将吸引更多的国际投资者参与我国期货市场;另一方面,我国的期货市场也将积极走向国际市场,与国际期货市场接轨,提高我国期货市场的国际影响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国期货市场也将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未来,期货公司将加大科技投入,建设先进的交易系统和信息平台,提高交易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为客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投资建议和风险管理方案。
总之,我国期货市场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体系,加强投资者教育,推动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加快国际化进程和科技应用,促进我国期货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为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